梁实秋散文名篇,梁实秋散文名篇朗诵

今天给各位分享梁实秋散文名篇的句子,其中也会对梁实秋散文名篇朗诵进行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了您的需求,别忘了多多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梁实秋散文经典作品

梁实球散文代兄竖表作有:《雅舍小品》,《秋室杂文》,《雅舍谈吃》,《冬夜草儿评论》等。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浙江省差姿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景星学社社员。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并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发展成为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等学校)、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1987年11月3日,梁实秋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羡庆大秋不仅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而且是中国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中国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

梁实秋散文代表作是什么?

梁实秋散文代表作推荐如下:

1、《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优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会心一笑中品味社会百态。

《雅舍小品》出版时,梁实秋就已不在“雅舍”衫带居住,但“雅舍”二字还是被沿用下去,先后有多部以“雅或携芦舍”命名的作品问世,单是《雅舍小品》就先后出过四集,其中的经典代表作还要属初版《雅舍小品》。

2、《秋室杂文》

《秋室杂文》是梁实秋先生的杂文,笔调乾净利落,内容隽永有趣。无论是评文论道,记事叙情,都有他的独特格调,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书是从先生隐穗的杂文中,选出最精粹的三十五篇,有的谈往事,有的记人物,有的说生活情调,琳琅满目,多彩多姿,可说是梁先生的杂文代表作。

3、《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4、《冬夜草儿评论》

本书收入梁实秋1923年至1985年所写散文共六十篇。梁实秋的散文幽默诙谐,亲切而温厚。编者在序言中,比较中肯的评述了作者的文学活动和其散文艺术,可作读者参考。

梁实秋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下棋》:

是梁实秋散文中的名篇之一,全文语言流畅、生动、诙谐、风趣。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唯让下棋、观棋和悟棋的独到而深刻的感受。写出了那种“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极为细腻的棋人众生相。

扩展资料: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拆山源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旅态、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秋散文名篇,梁实秋散文名篇朗诵

谈时间 | 梁实秋

梁实秋 散文《谈时间》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的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自己就是浪费了很多时间的一个人。我不打麻将,我不经常的听戏看电影,几年中难得一次,我不长时间看电视,通常只看半个小时,我也不串门子闲聊天。有人问我:“那么你大部分时间都做了些什么呢?”我痛自反省,我发现,除了职务上的必需及人情上所不能免的活动之外,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浪费了。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书,我应该利用所有时间,写我所要写的东西,但是我没能这样做。我的好多的时间都糊里糊涂的混过去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暇每年翻译两部,二十年即可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翻译完成之后,虽然仍有工作计划,但体力渐衰,有力不从心之感。假使年轻的时候鞭策自己枝敏培,如今当有较好或较多的表现。然而悔之晚矣。 再例如,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史书也很重要。我出国留学的时候,我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的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回来了。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无论做什么事,健康的身体是基本条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有所谓“强迫运动”,我踢破过几双球鞋,打断过几只球拍,因此侥幸维持下来最低限度的体力。老来打过几年太极拳,目前则以散步活动筋骨而已。寄语年轻朋友,千万要持之以恒的从事运动,这不是嬉戏,不是浪费时间。健康的身体是做人做事的真正的本钱。

【散文浅析】 《论时间》是一篇议论性随笔。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地位的一部作品是《雅舍小品》。《论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法、对比论证和归纳论证。

 【散文随笔】 读梁实秋先生《谈时间》有感

       在时间面前我们似奴仆,似乎如何英勇的人遇上它也得俯首称臣。奈何呢?不可挽回的就让它过去,关键是我如何打发我所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为名,为利,还是无所作为,以心为形役呢?这拿瞎是梁实秋先生留给我猛唯们的问题,这就要看我们个人的价值观了,人各不同,士各有志。

      答案已经很简单了,无非名利二字。超然的人生态度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哪有不问世事而怡然自得的人?远的如陶渊明,乐天知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处“悠然”二字便以为是人间至乐,但真的悠然吗?我看未见得。如名篇《桃花园记》,表面冷淡,实则仅是空想而已,也是发泄不满的一种方式。近的如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处处可见其庄子思想,实则也是一种消极处世的情绪。

        只要是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名和利,我们完全可以让去积极争取。为什么不呢?人生在世,须臾之间,为什么不能为自己留下点可供自己与后人赏玩回味的东西?人不怕变老,最怕的就是毫无生趣。人不怕孤独,最怕的就是苦闷彷徨。“超然”是个太过抽象的东西,何必把时间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事物上呢?然而豁达又要另当别论,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去追求豁达,这样的态度才是积极与乐观的,才是有意义有生趣的。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现在是炎热的夏季,既没有春天般的娇嫩,也缺少冬天的素净与凛冽,可是我却要珍惜它,用上我十倍的努力去使用它,消费它。 因为无非名利二字!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莎士比亚全集》(译作)、《雅舍小品》、《槐园梦忆》、《英国文学史》等。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梁实秋散文名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梁实秋散文名篇朗诵、梁实秋散文名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