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励志演讲,俞敏洪励志演讲观后感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俞敏洪励志演讲,以及俞敏洪励志演讲观后感对应的句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俞敏洪北大励志演讲视讯?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他还是个优秀的演讲者。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

俞敏洪励志故事: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歼尘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97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氏凳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粗渗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学生运动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信用卡,提着一麻袋钱去度假”;“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

俞敏洪励志演讲,俞敏洪励志演讲观后感

俞敏洪励志演讲:心若不死,就有未来

一个心中总有梦想的人,你会发现他会不断成长,不断取得你想象不到的成就。

其实从我们身上可以看到,每一个人都是会成长的。有一句话说:“千万不要以某一个人的现在去判断他的未来,除非你发现这个人的心已经死掉了。”一个不死心的人,一个心中总是有梦想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卑微,只要他在前行的路上,就一定能走出很远的距离。你会发现他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取得你想象不到的成就。

在北大的时候,我就是徐小平、王强所取笑的对象,一路走来我非常悲哀地发现,到现在为止他们在任何一场演讲中依然在取笑我。但是我也非常欣喜地发现这样的取笑已经进入了不同的层次。在北大的时候他们是因为鄙视我而取笑我,但是现在他们是因为尊敬我而取笑我,这表明我的成长速度比他们要快。

徐小平参与了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制作,希望通过电影来展示我们这些人更加完美的形象。电影拍完了以后,陈可辛和徐小平给我发短信,说这部电影你看了之后,一定会为你在电影中的形象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场晕倒。我想,徐小平这哥们真够义气,居然在电影中把我的形象描写得这么高大,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去看。于是我们就一起到了清华大学首映式的现场,看完以后我就发现徐小平在那儿热泪盈眶。他为自己在电影中的形象而热泪盈眶。我看完以后觉得很不爽,心想电影怎么把我描写得这么窝囊:找了个女朋友,结果女朋友跟老外跑了;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全部跑了;好不容易跟领导打交道,被领导开除了;做生意自己做不起来,还是一大帮朋友跟着做,结果才做起来;然后合伙人们想要上市,还坚决不同意上市……假定这个电影中的成东青就是我,孟晓骏这个角色是徐小平,你看孟晓骏聪明果断,还为朋友两肋插刀,演孟晓骏的邓超又是那么英俊。

王强的形象在电影中叫做王阳。王强的形象也很好,在大学的时候就长发披肩,颇有艺术家气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年代,但电影中的王阳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泡上洋妞了。我觉得电影对我不太公正,所以我问徐小平、王强,怎么把我拍成这样。他们说成东青的形象真的特别优秀,特别好。我不相信他们的话,所余档以我就问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我说你看《中国合伙人》了吗,他说看过,我说电影中成东青这个角色假定是我,把我描写得这么窝囊,看了会特别不舒服,是吧?结果他说,老俞呀,你在大学的时候不光窝囊,而且挺猥琐的。他又说,徐小平把你在大学的形象提高了很多,你应该感谢徐小平。

我在大学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交了一帮有思想、有远见、有创新能力的朋友

这部电影其实反映出了我们之间的哥们情谊,展示了我们为了发展祥毁空事业而产生冲突和共同奋斗的经历。虽然电影中的很多情节跟现实没有关系,但整个故事主线确实是新东方的发展主线,只在一些感情戏和故事情节上与现实有差距。比如我的大学生活确实要比电影中描述的悲惨很多,因为谨瞎电影中的成东青大学还谈过恋爱,可是我在大学里从来没有被人爱过,唯一爱我的人就是徐小平,还是一个男的。但是,我确实在大学做了一件比较不错的事情,就是交了一帮有思想、有远见、有创新能力的朋友。这帮朋友不只是王强和徐小平两个人,当然绝对是以他们俩为核心代表。我也非常骄傲,尽管我的大学时代在爱情上一无所成,但是我可以非常骄傲地说,新东方的团队建设其实在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一个人的领导力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果一个人天生性格果断,富有远见,这个人的领导力是一种显性的领导力。王强在大学时就已经体现出很明显的领导力。他是艺术团的团长、广播站的站长、团委书记,同时还是我们班的班长。他是一个在大学时代就展现出了领导天赋的人才,但是在我身上你找不到任何显性的领导力,即使到今天你还是找不到。

我的领导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其实我的领导力体现在我的服务意识上,我愿意为朋友做点事情,愿意为朋友去承担,愿意去做朋友不愿意做的事情,愿意忍受朋友可能不愿意忍受的委屈。所以,每个人的领导力是不一样的,而我的这种领导力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我在中学时代就愿意为同学们服务,包括扫地,帮同学做作业,也包括放学后帮同学背书包。我从中学到大学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但是我在这些朋友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好人。我这个好人体现在什么地方?我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北大操场上放露天电影,需要大家把宿舍里的小凳子都搬过去。我上大学时每场电影是必看的,宿舍的六个同学也都会去看,那谁去搬这个小凳子并抢占最好的位置呢?一般来说都是我,我会一个人扛六个凳子,走十几分钟。

到北大未名湖边的露天操场,占最好的位子,在那里等宿舍里的同学一起来看电影。做这些事情好像挺亏的,其实不亏。为什么?当你未来真的想要做事情的时候,你非常容易赢得周围朋友和同学的信任。而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任何表面的冲突和矛盾甚至是观点对撞背后,是基于互相之间深深的、完全没有怀疑的、发自心底的信任。这份信任并不是徐小平赚的每一分钱都给我,我赚的每一分钱都给他,而是充分地相信这是我们共同的价值体系,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心中所留下的一点点不灭的梦想。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在于你内心要承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忽略别人对你的眼光

到现在为止,你可以看到我和徐小平,以及我们团队间的兄弟情谊是超越那些非常低层次的利益的东西。我把新东方做到几千万的规模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合伙人是徐小平和王强这些人。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他们在大学的时候有对梦想的追求,有对理想的执着,有对非现实的但是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的“平等、自由、民主、公开、公平”这些理念的追求,他们一直是我大学时学习的榜样。假如说在大学时我曾经有一点独立思考的能力,曾经有一些对世界的独立看法,毫无疑问我的这些能力和看法都来自于我大学的朋友,而这些大学朋友中间,当然少不了徐小平和王强。

但当年的.我在北大属于一个彻底的边缘人物。我在北大奋斗了两年,唯一的目标就是希望提高成绩,在同学中间能有地位。因为我刚进北大的时候觉得自己一点地位都没有,农村来的孩子穿着浑身打补丁的衣服,文娱、体育才能完全没有,女同学都不正眼瞧你一眼。而王强大一的时候就有女生追。对于一个不成熟的心灵来说,我唯一想要的是别人的承认。因为我自己不能承认自己。人一辈子得到的最重要的承认实际上来自于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假如徐小平和王强讽刺我,我是会有跳湖的冲动的,尽管未名湖跳下去不会被淹死,未名湖比较浅。但是现在,他们调侃也好,讽刺也好,我的内心已经对自己有了深刻的认同,认同自己的价值,认同自己已经发挥了才能并为世界做过些什么,所以我再也不怕讽刺和打击。一个人真正的成长首先是你内心要承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从而忽略别人对你的眼光,从此执着于自己的梦想,执着于自己的内心,再也不去关注外界的眼光和别人对你的看法。

看完电影《中国合伙人》后,我对黄晓明说,你长得比我漂亮,比我英俊,这个角色演得还不错,但是非常可惜你没有把我的气质给演出来。为什么?一个男人的气质是来自于经历风雨后的每一条皱纹,以及皱纹背后隐藏着的各种故事。这就是气质。什么时候该培养气质?对于年轻人来说,从现在开始,一直到30岁。孔子说三十而立,但是李彦宏30岁时还是一个穷光蛋,马云30岁时也还是一个穷光蛋。是不是穷光蛋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你的气质,气质包含你的志向、梦想等。我们外在的青春总有逝去的时候,而内心的青春其实才是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想和激情,是让一个人永葆青春、保持奋斗热情最重要的源泉

如今徐小平、王强和我都已经过了50岁了,我们不可能像你们年轻人那样活蹦乱跳,那我们的青春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我们内心对青春的欣赏和追求,青春跟年龄没有关系。我们还不算老年人,我们每天都想着怎么创新,怎么跟上时代,怎么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怎么去投资最有活力、最有创意的年轻人的公司,跟他们一起成长,然后继续给我们带来财富和希望。我们用挣到的钱继续为世界的进步做贡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老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我们永远有理想和激情,而这些东西恰恰是我们这些人到今天还能保持奋斗热情的最重要的源泉。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即使在最艰苦的时候,也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激情。你30岁以前有外在的青春,30岁以后则要靠内心的青春和气质。30岁以后我们所有的青春、梦想、激情都集中体现在我们对事业、生活、未来以及对社会贡献的追求上。

此外,你今天做的事情跟未来想要的事情立刻挂钩是不可能的,具备这种挂钩能力的人有,但并不多。虽然追逐梦想的过程不一样,但结局是一样的,只要坚持到最后,离成功就不远了。梦想就是你心中的东西,是即使心中迷茫却依然坚守的东西。我在北大那几年的迷茫其实为我奠定了后来创业的所有基础。

所以,不要说等我有一个清晰的梦想才开始去做。你需要的是每一天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前行,知道未来你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你今天一块一块搬过来的砖,最后才能砌成一栋大楼。对于创业来说,人生一辈子一定要有一次创业的机会,可以是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也可以独自创业。我们要容忍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局限,甚至有的时候必须屈服于某种既定的规则、习惯和习俗。但是,我们的容忍不能变成只知道戳断自己的脊梁骨,只知道自己一辈子在地上爬,而不知道人是可以站起来行走的动物。你是人,人要有站起来的一天。什么叫站起来?冲破所有你不愿意冲破的障碍,放弃所有你不愿意丢弃的一切,重新开始新的人生,而这个开端最重要的是执着于心中的梦想,而最典型的开始是打破你内心的懦弱、自卑和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障碍。

新东方上市以后,王强、徐小平再次出走,因为要留一个人在家里看着,我就是那个留下来守着新东方的人。如果哪一天我要把新东方做倒了,他们俩在外面也没有自信调侃的基础了。所以,我必须要保持新东方健康成长,保证新东方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能够骄傲地讲述新东方未来的美好故事。徐小平和王强走出新东方的日常管理,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打开了中国天使投资的另外一扇窗,不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也让无数的年轻人冲破了自己心目中那么一点点的障碍,最后充满活力地奔向未来。

我们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

俞敏洪励志演讲:三文鱼的故事

我们生命中总要去追寻一种经历,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人连条鱼都不如,因为我在银磨加拿大的时候,我看过加拿大三文鱼回流,每次它回流产卵的时候,我总会发现生命及其壮观,鱼卵产在沙子里会被其他动物吃掉很多。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剩下的鱼卵会变成小鱼,小鱼会顺流而下,流到湖里,而在湖里又会被其他鱼类吃掉一些。一年后,长大的鱼会顺着大河奔入海洋,然后绕太平洋一周,每四年一个循环。如果三文鱼就在海洋中待着不回到湖里产卵,它就不会死,但它是受到内心的召唤集中在河口开始往前游,一旦游进河的时候就再也不吃任何东西拼命地往前游,然后游到目的地开始配对产卵,产好后就双双死亡。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红色死鱼漂在河上,而老鹰和黑熊就在边上等着。

我看了后特别感动,一条小小的三文鱼也知道,生的使命是不能放弃。那我们人生的使命呢,比如父母为我们献出了青春财富,把你养育成人。而我们未来变成父母后也是一样。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使命,而我们其他的使命感,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帮助别人,锋灶斗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为什么宗教人士会活得相对简单,因为他们灌输了一种使命感。而连一条鱼都经历了小溪流、湖泊辩改、大海,他尝到了淡水的清香和海水的苦涩,完成了生命的周期。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苦涩,没有幸福和甜美,那生命是很遗憾的。

俞敏洪励志演讲:摆脱恐惧

文/俞敏洪

亲爱的同学们,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当有人站在这么一个舞台上,我们很多同学都会羡慕。也会想,也许我去讲,会比他讲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台上的同学是面对失败还是最后的成功,他已经站在这个舞台上了。而你,还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能不能演讲,不是你有没有演讲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在这个舞台上来。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男孩,在大学整整四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没有参加过一次学生会班级的干部竞选活动。这个男孩是谁呢?他就是我。

在大学的时候,难道我不想谈恋爱吗?那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首先就把自己看扁了。我在想,如果我要去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可信搜能会说,你这头猪,居然敢追我,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真出现这种情况,我除了上吊和挖个地洞跳进去,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这种害怕阻挡了我所有本来应该在大学发生的各种感情上的美好。

其实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你怎么知道就没有喜欢猪的女生呢?就算你被女生拒绝了,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世界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改变了吗?那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们说他狂妄,但是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机会,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机会。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全是抱着讽刺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

当我从北大辞职出来以后,作为一个北大的快要成为教授的一个老师,马上换成穿着破军大衣,拎着浆糊桶,专门到北大里面去贴小广告的人,我刚开始内心充满了恐惧,我想这可都是我的学生啊,果不其然学生就过来了。哎俞老师,你在这贴广告啊。我说,是,我从北大出去自己办个培训班,自己贴广告。学生说,俞老师别着急,我来帮你贴,我突然发现,原来学生并没有用一种贬低的眼神在看我,学生只是说,俞老师我来帮你贴,而且说,我不光帮你贴,我还在这看着,不让别人给它盖上。逐渐我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惧,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长。也正是有了这样慢慢不断增加的勇气,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未来。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最近这几天正在全世界非常火爆的我的朋友之一马云,他就比我伟大很多。马云跟我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不是长相上相似,大家都知道,这个长相上还是有差距的,他长得比较有特色。

我们俩都高考考了三年,我考进了北大的本科,他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大家马上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如何,我应该显得比他更加的优秀。但是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因为你考上了北大就优秀了,并不是因为你上了哈佛就优秀了,也并不会因为你长相更好看而优秀。一个人真正优秀的特质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那种火热的激情。马云身上这两条全部存在。

如果说在我们那个时候,马云能成功,李兆坦罩彦宏能成功,马化腾能成功,俞敏洪能成功,我们这些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今天的你拥有的资源和信息比我们那个时候要更加丰富一百倍,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当我们要有勇气跨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你自己能够听见。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想一下: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恐惧,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这些东西,我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东西,我不敢迈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于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远。如果是这族闹样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对你们的恐惧和勇敢地对别人的眼神,说一声No!Because I am myself.

谢谢大家!

俞敏洪的励志演讲

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

每个人都渴望生命能够像海水一样没有障碍地奔腾流动,和蓝天相接;每个人都渴望生命像风一样从散中亮天空自由自在地飘过,除了带走白云,没有一丝牵挂。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的一生都是为了挣脱某种束缚而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使生命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机遇,咀嚼失败,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觉意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有几年很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不对都和他们对着干。这一现象正是生命想要挣脱束缚的具体表现。可以说青少年对于父母的第一次抗争,就拉开了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束缚进行斗争的序幕。动物通过角斗来宣示自己的力量,确定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人类通过智慧和耐心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最终摆脱社会的束缚进入自由状态,尽管这一自由状态有可能只是一种虚幻,但争取进入这一状态的奋斗过程正好赋予了生命很丰富的意义。

一个人与其说是为了理想而努力,还不如说是为了摆脱某种束缚而努力。如果我们出生在贫苦家庭,我们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摆脱贫困。因为贫困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束缚,在贫困中生命得不到张扬,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贫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够自强不息,因为他的背后有足够的动力:想要像城里人一样过上好日子(尽管城里人日子不一定好过),想要像城里人一样吃得更多,走得更远。这些最朴素的理想恰恰变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当人们脱离贫困之后,马上就会为了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个人的尊严有关。一个人如果社会地位低下,就像一群狼中的尾狼一样,永远只能吃最后一口肉,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睐。社会地位低下这一可悲的状态足以鼓动任何男人和女人用尽一切力量和办法来摆脱卑微。社会地位的低下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痛苦,当那些来自冲宽社会底层的大学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学总有人前呼后拥,被女孩子前堵后追的时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会胸口发闷。在这种感觉下,懂得社培唤会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会用持续耐心的努力来争取社会地位的改善(有时候这是一辈子的努力),而没有耐心的人就会采取危险行动,通过逢迎拍马、坑蒙拐骗来达到目的。面对社会地位,有虚荣心和贪婪心的人尤其危险,虚荣的人容易为了面子而断送幸福,而贪婪的人极有可能为了地位而断送生命,因为地位和金钱一样,没有任何满意的衡量标准,只能用内心去感受,一个面对地位和权力的诱惑不知道适可而止的人,极容易进入危险之地。但不管怎样,大多数人一辈子的奋斗过程,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过程。

当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之后,人们就开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灵的自由,希望摆脱社会对于自己心灵和精神的限制,这是更高层面的生命抗争(当然有些伟人可以跃过贫困和社会地位的障碍直接进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这句话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地位问题,也是一个精神自由问题,民主诉求的实质是摆脱思想束缚,获得精神平等。当我们发现现实世界的很多束缚不可挣脱时,我们希望自己的心灵得到解放,而这一挣脱心灵中各种束缚的过程正是伟大文学和哲学思想产生的过程。人们进行文学和哲学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时获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径。

如果说一般人的生命奋斗过程就足以令人感动,那另外一种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而创造出奇迹的人,因为他们常常做到了连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伦凯勒从小失聪失明,但最后写出了令人颤抖的美丽文字;贝多芬在失聪之后谱写了第九交响曲,霍金坐在轮椅上通过手指的动作写出了《时间简史》,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完成了《史记》;这些人的伟大成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摆脱了身体残疾的束缚之后,放飞了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在中国那些聋哑女孩跳出的千手观音,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人们对于美丽的神经。我曾经碰上一个叫左力的浙江学生,从小耳朵就完全听不见了,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对他来说依然是一片寂静,但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直读到了大学,而且一直都是好学生,他能够通过阅读老师的嘴唇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他写出来的文字流畅通顺,思想丰富;现在他还准备到国外最好的大学去读书,从唇读中文转向唇读英文。我们拥有美好听力的人都没有把英文听懂学好,面对左力这样的学生,我们除了努力,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我把左力这样的人称作是带着束缚跳出了最美丽舞蹈的人。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有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不管是贫困生活还是社会地位,不管是传统习俗还是法律条文。生命的抗争就是在束缚中跳出美丽舞蹈的过程。没有束缚的生命反而显得轻浮而没有分量,生命的束缚和挣脱束缚的努力,使我们生命变得厚重而美丽。我在学习单板滑雪时对于这一点体会尤其深刻,单板滑雪必须把两个脚牢牢地固定在板上,因此在光滑的雪地上你只要站起来就会摔下去,在你和滑雪板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你会摔得鼻青眼肿,但只要坚持下去,你会慢慢发现,单板好像慢慢融化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在你脚下运用自如;借助单板,你已经可以翻滚腾挪,飞驰向前,为生命留下一连串的潇洒和美丽。

俞敏洪励志演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俞敏洪励志演讲观后感、俞敏洪励志演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