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名言,佛语名言名句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佛语名言,以及佛语名言名句对应的句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经典佛语的语录96条
- 2、佛语经典名言
- 3、佛家名言
- 4、佛经经典励志名句大全_佛经中的经典语录
- 5、经典佛语的语录
- 6、六祖佛语经典语录
经典佛语的语录96条
有时我们遭遇的是挫折而不是成功,生活并不会总是如人所愿。但是我们要坚强,并继续向前,而不要因为这些事而陷入低谷。接受挫败并学会坚持,不畏风险地追求我们的梦想,把消极转化为积极,让这些痛苦成为我们通向更美好生活的垫脚石,并学会利用它们让自己更坚强,即便我们失败很多次,也不要被失败打倒。下面是关于佛语的语录96条,欢迎阅读与收藏。
1、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局斗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从容且顺利地解决,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没有那么强大,私心也没有那么严重;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却心烦意乱,处理得不够融洽,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高大,私心严重。总之,一切唯心所造。
2、信仰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人,总不能因为摔了一次跟头就不走路了。那个看着你每次摔跟头,扶你起来,给你拍土的人,给你揉揉的人,又能陪你一块儿说笑着接着往下走的人,就是亲人。人生苦短,用心生活。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走得再慢,时间也不会催促。
3、最好的放下,不是刻意的去忘记,而是让彼此安然。那么,请允许我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淡泊的守在时光的对岸,将记忆串成风铃,安静的把你想起……
4、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个人的努力,一半源自众多的选择。人生的败笔,亦多是生于选择当中:一是不会选择,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离,难修正果;二是不坚持选择,目常斜视,心易旁顾,朝秦暮楚,难成其大。
5、花开自有花落时,人生最大的障碍,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内心。心若急了,神驰,意乱,景衰,一辈子无论走多远,也都没什么韵致可言。环境可以乱,心灵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可以急。
6、你要静静等待,等待花开的时刻,等待风拂过花萼,以唤醒前世种下的梦。
7、人生不如意事 十常八九所以心态放宽,对待一切事物报以平常心看待。
8、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9、原夫真参实悟者,先须叩己,发辉本有之灵明;后必遇人,究彻向上之巴鼻。(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语录》卷四
10、实语谓甘露,妄语则为毒。
11、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从舍出时,当愿众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12、问:"在家念经念佛,请问是否可以打法器?"答:"诸位必须要知道,法器的用意是什么帆唤?是让大家在一起共修时,音声、音调、动作能整齐划一,庄严道场。因此,打法器至少是两个人以上,就有必要。如果是一个人,就没有必要。法器是音乐的节奏,是为了帮助庄严道场,整齐划一。"
13、佛教四摄将爱语列为其中之一,足见爱语在弘法度众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爱语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还有利于结好人缘,便于摄化众 生。古德云:"众生自无始以来,口业过恶,积如山海。"因此,千万不要 忽略自己脱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话,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传播及造恶 的力量,其影响所及实不容轻忽。
14、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15、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16、凡人要断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保持沉默,再大的毁谤和中伤都会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灵就不会迷失,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17、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是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
18、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然而报复就是你必 定会后悔的事情。没有人会在辛苦地报复完后有快感,相反会更加痛苦和 空虚。佛要我们以德报怨,宽恕仇敌才更能彰显人性的光芒。
19、佛陀告诉我们,轮回的一切系列过患、无穷无尽的痛苦,皆是从无明开始,因无明引发。正如第j三世大宝法王在《了义大手印》中所说:"从本未有白现迷为境,由无明故执自明为我,由二执故流转于诸有,愿断无明迷乱之根源。"
20、能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不态腊凯在法上,而在听法人的心上。
21、找不到风水师,可找一个当下运气很好的朋友帮你看风水,虽然他不专业,但因他当下运旺气旺,受他自身磁场感召,很容易就会找到一个和他自身能量对等让他顺眼的好风水,如春天出门到处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开一样,概率极高。人阳气旺时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脸,反之气弱时撞到的只能是鬼!
22、佛教认为,一个人是否拥有金钱物质,是由福报的多少决定的。反过来讲,聚敛金钱的过程就是消耗福报的过程。一生的福报是有限的,消耗完了就没了。所以,在富有之后,要懂得知足和感恩,要与人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快乐,才能惜福造福,并不断积累来世新的福报。
23、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
24、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质基础。
25、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微妙法门,它的本质是帮人解脱,让世人从对名利的追逐与占有中解脱出来,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既不为生老病死所困惑,也不被喜怒哀乐所纠缠。
26、住持之要,当取其远大者,掠其近小者。事固未决,宜咨询于老成之人,尚疑矣,更扣问于识者。
27、有大智大慧,就能照见五蕴皆空;有大慈大悲,就能度一切苦厄。
28、五十肩,胳膊僵硬,平时能弯曲到的角度就是弯曲不到,穿衣、洗澡、刷牙都困难,稍一用力,疼痛难忍.只好作罢。心地刚强,不柔软,不能怪它不听话,因为它虽想听话,无奈心太疼,出家人,出世俗家,人佛法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爱而血浓于水,讲理则恩断义绝。身要有家,心更要有家。有佛、有法才有家;无佛、无法没有家。三界火宅,六道逆旅,唯净土是心之家。安住于法,以法为家,生诸佛家。我家广大。只好作罢。
29、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30、若知唯识现,离于心所得,分别不现前,亦不住其性。是时攀援离,寂然心正受。
31、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食。南本《涅槃经》卷四,四相品
32、禅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
33、生命需用在人、事、理会合的生活中。
34、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35、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因为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只要你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36、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37、进止安徐如象王,勇猛无畏犹师子,不动如山智如海,亦如大雨除众热。《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38、宽心、包容,是快乐的泉源。
39、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欢快的鸟鸣中,我的心境无比开 阔。今天,我,我们都将发生一些改变,同样都会继续坚持该坚持的东 西。 "坚守自己的个性,与人不同,才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我 们才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借于增彪先生的这句话自勉。
40、困难和挫折总是出现在前行的征途,是希望和成功的前奏。没有茧, 就体会不到破茧而出的快乐;怕掉落,就永远不能展现飞翔的美丽。
41、对待输赢最好的办法是放下输赢,太看重名声利益,太在乎行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失败。
42、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方能势如破竹。
43、卷语丹青已逐岁月失色,字典里暖情惬意的遗迹再也找不回欢欣。理智告诉我感情只能记载过去,可情欲却无法跨越思念的鸿沟。爱情失去了你,梦也没有了次序,不知何时才能恢复禅心,将你从思念中掸去。
44、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
45、一个人如果从年轻时就有信仰,老来自己可以看经、念佛、禅坐,养成在生活中以佛为伴,以法为用,以僧为友,则老来不但不会孤单寂寞,甚至可以活得怡然自得、丰富多采。
46、我们不一定是某个领域内的.专家,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那 个领域的感受。我们可能误读某些事物及其细节,但感受依然真实。
47、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48、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49、佛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也就是说,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 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对于我们这 些平常人来说,要拥有佛家这样的境界,先要有正确的金钱观。
50、又如大地持四重担,何等为四?一者大海,二者诸山,三者草木,四者众生。如是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堪能荷负四种重任,喻彼大地。何等为四?谓离善知识、无闻、非法众生,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求声闻者授声闻乘;求缘觉者授缘觉乘,求大乘者授以大乘。
51、"静坐常思","思"的是什么?应该是自己不知足与攀比产生的错误;"闲谈莫论",不让"论"的是别人的生活与作风。踏踏实实地做我们自己,幸福、快乐自然会围绕在我们身边。
52、随缘而行,随遇而安。
53、一日,小和尚问老和尚:我要如何才能成佛?老和尚不语。再问还是不语。小和尚顿悟,亦不再语。老和尚微颔首,作拈花一笑状。
54、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55、一、用理智净化感情。二、用慈悲升华感情。三、用理法规范感情。四、用道德引导感情。五、不执著于占有感情。六、时时不忘转身,为感情留余地。七、要懂得适应情爱的变化,在变化中调整爱的方式。八、要爱人,就不要让自己情绪化,不要让爱成为恨的种子。
56、为生活而工作,人生不快乐;为工作而生活,才是人生的真价值。
57、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发大慈心,平等佑一切世间故;发安乐心,令一切众生灭诸苦故;发饶益心,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发哀愍心,有怖畏者咸守护故;发无碍心,舍离一切诸障碍故;发广大心,一切法界咸遍满故;发无边心,等虚空界无不往故;发宽博心,悉见一切诸如来故;法清净心,于三世法智无违故;发智慧心,普人一切智慧海故。
58、禅定是一种境界,自由是一种心态,虽然抵达自由可以通过不同的禅修方法,但是绝对的自由只是从心灵角度而言。
59、能放下身段,弯下腰做资源回收,是真正的去我相、灭我执。
60、真挚的关怀与祝福,也是最好的布施。
61、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62、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俗话说得好,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所以,不要娇惯自己,自己坚强才是人间正道。世上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福报让你享用,多积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63、至道之要唯在息心,心即息,则万缘休罢廓同太虚了然无寄。
64、学诚法师:人没有那么简单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也有烦恼的时候,烦恼起来的时候就会做伤害自他的事情。未来要面对什么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自己现在在做什么。
65、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如白驹过隙。许多人,插肩了,便是缘分;许多事,沉淀了,便是晶莹;许多路,走过了,便是成长;许多错,明白了,便是历练;许多梦,做过了,便是幸运;许多绪,牵念了,便是幸福。
66、保持内心柔和,调整好情绪,对一切众生都谦逊对待。
67、有人因邪僻的心理、错误的见解、龌龊的念头施舍财物,是不净布施。
68、永远不要抱怨自己的人生。人生中没有假设、没有如果、没有可能,充满了机会,也充满了平平常常的小事情。假如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么就做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吧,给一个可爱的孩子做尽责的父母,给一对可敬的老人做孝顺的子女,和你的另一半一起经营温馨幸福的家。简单生活一样美好!
69、如果换我先开口,日子是否还一样细水长流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70、人生,不纠结别人怎么看自己,只纠结自己怎么看别人。
71、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皈依三宝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宝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宝、信仰三宝非常重要。
72、作为一个佛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要减少,这才是修行的目的。吃素应该从修心开始做。
73、要想利益众生,必须要修行好自己。那也就是说,我们发的心越大,越要从自身开始好好地修。
74、学佛能改变命运。我们积极地创造善缘,就会让我们从智慧走向智慧,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75、如果说光阴分为黑暗和光明,那么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颗找寻快乐的心穿行在黑暗与光明交错的时光隧道。
76、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77、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四周找找看有什么可以捡的,再站起来!
78、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79、把自己活成一朵残荷,不为懂得,只为慈悲。当人生远离了那些浮华,喧嚣、热烈。远离了人群的热闹、名利、趋炎附势,人生,是往回收的。收的姿势当然不会如盛开一样夺目。可是,荷,抽筋扒骨了。没有了灼灼夺人之姿,却有了硕硕风骨之态。
80、佛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81、佛曰: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
82、众生为什么没有福报?因为不种福田的缘故,那么到什么地方去种福呢?就在佛、法、僧三宝面前种。
83、认认真真学佛,老老实实修行,这就是最殊胜,最圆满的供养和布施。
84、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
8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86、就是个纠结的人儿,从怀上她就开始杞人忧天,在孩子的事儿上总是不能放宽心态,总是在为她担忧,我知道是我的原因,但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妈妈都这样!
87、我希望:他,和我一样,胸中有血,心头有伤。不要什么花好月圆,不要什么笛短萧长。
8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89、自在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唐朝——澄观大师
90、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释: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直到现在,都被无明所遮蔽,因此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1、应伐欲稠林,勿伐于树木。从欲林生怖,当脱欲稠林。男女欲丝丝,未断心犹系。如饮乳犊子,不离于母牛。
92、有一次孟子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去找回来;但良心掉了,却不知道有没有人要去找。
93、若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戒本经》。注:如果菩萨为名利赞叹自己、毁谤他人,是第一重罪。
94、有些人是用来成长的,有些人是用来刻骨铭心的,有些人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人是用来忘记的。对于光阴中的种种,要退却、忍让、自持、慈悲。懂得小喜可观。才会与时间作战时反败为胜,那些属于你的幸福、饱满、气息会不请自来,姗姗翩然。
95、举心动念,即乖法体,即为着相。
96、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佛语经典名言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薯袜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悉李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数陆激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佛家名言
1、迷的时候师傅渡我,悟了以后我渡自己。
2、随心、随缘、随性。
3、从神到我有多远?觉醒之间。
4、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5、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你会很痛苦。
6、爱情从来没有两全其美,只有两败俱伤。
7、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8、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紫气迎祥,国泰民安。
11、法音宣流,人杰宅祥。
12、一生因果轮回,好心终有善报!
13、平生衣食随缘过、才能清闲便是仙。
14、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15、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16、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17、听佛说,解凡忧;思佛语,得顿悟。
18、大业日新,万里风和。
19、曾经我们没有坚持,如今我们放生彼此。
20、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21、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22、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菩提,渡己才能渡人。
23、自净其意,境由心造。
24、佛法如舟,渡全有缘之徒。
25、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26、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27、世间苦,只可自渡。
28、佛曰:渡人亦渡己,有因必有果。
29、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30、渡人,就是渡己,渡己,便是渡人。
31、慈悲喜舍,同登彼岸。
32、心态好的人,处处圆融,处处圆满。
33、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
34、万事有因果,万物有轮回。
3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6、虚怀若谷,祝寿无量。
37、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
38、举世尽从忙里过、谁人肯向死前修。
39、能善友没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40、茅屋竹篱,安稳就是福。
41、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的人。
42、喜欢占便宜,贫穷就越来越多。
43、世间一切,都是注定的因果。
44、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45、心香妙供,茶禅一昧。
46、应化身佛虽现灭度,而此佛身相续常住。
47、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48、佛心本事凡心转、世味何如道味长。
49、做好自己,与佛同行。
50、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51、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
52、六度齐修,知恩报恩。
53、渡人,渡自己;修行,先修心!
54、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55、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
56、行住坐卧,鹿苑参禅。
57、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
58、悲运同体,净业三福。
59、渡人行善,自己修行。
60、起心动念,都是体上的虚妄,都是罪。
6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2、如来说好困纳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63、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64、佛说:自作自受,自性自渡。
65、做布施在佛法中不叫功德,叫做福德。
66、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67、缘来缘去,算不出;聚聚散散,不强求。
68、不行善,就不能积福。
69、但做好人,莫问前程。
70、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71、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72、砗前有路,水到磲成。
73、自在即自发。
74、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
75、三生轮回已觉悟,佛不度我我自渡!
76、不修行,就不能得乐。
77、一切众生,从尺棚无始来,迷己为物。
78、一尘不染,竹林清风。
79、禅悦之味,万事随缘。
80、人天师表,万法唯识。
81、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佛经经典励志名句大全_佛经中的经典语录
佛经 传说 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佛经经典 励志名句 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佛经经典励志名句
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佛经中的经典语录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灶宴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
16、不可说,不可说
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关于佛经的 名言 警句
1、缘起法身偈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
3、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4、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5、报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须当戒淫欲。淫欲断时生死断,便是如来亲眷属。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拿橡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隐敏银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14、为何不必?
15、一切皆为虚幻
16、不可说,不可说
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3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5、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猜你喜欢:
1. 超励志佛经经典名句大全
2. 佛语励志经典语录
3. 佛语清心的励志名句经典
4. 佛经名句大全
5. 佛教励志经典句子语录
经典佛语的语录
岁月如一指流沙,缓缓的在指尖流淌。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佛语的语录69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许多人能在逆境中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却未必能处顺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会随之而至。失意时要忍,事事顺利、飞黄腾达时也要修"忍辱"行。
2、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不会荒芜。你之所以困难重重,乃因为忘却天性,是你为自己设置了无穷的恐惧与欲望。与其锦衣玉食却忧心忡忡,不如粗茶淡饭却无忧无虑。
3、理想必须坚持,道德勇气需以毅力向前行,不能停滞。
4、如果你不给自我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5、如来虽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无所说。何以故?有所说者名有为法,如来世尊非是有为,是故无说。《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婴儿行品
6、人们浩叹人生苦短的时候,他们的生命之蜡正在一点点熔化。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接受不接受,生命之蜡都以自己的速度燃烧。面对生命的一截截短去,与其坐而感慨,不如起而行之,用燃烧的光和热照亮有限的人生,熔铸无垠的精神,锻造硬朗的灵魂。
7、生命在于运动,美需要发现,个体生命非常渺小。
8、比如爱好音乐的人、喜欢美的人、舞文弄墨的文人,甚至是乡野种田的普通人都会有法喜。只要是从本心生出来的、是清净的、是真诚的都是法喜。人生若是到了"心态向阳,法喜满怀"的境界,这世间日日都将是好时节。
9、虽然远离了,因为懂得,便微笑了,好似拈花一笑的禅意。如此,在陌生的风景里,触摸熟悉的纹路,越来越明了的伤痛,越来越清晰的温暖。
10、无常是苦,欲望是苦,身处安逸也是苦,只是人们只顾追求和享乐,而忘了一切事物背后都暗藏着无常的苦痛。
11、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12、相信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能量,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13、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14、在所有的罪恶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惨的就是口业。所以, 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少说话不如实修。说话前你是话的主人,说话后你是 话的仆人。话未出口由你控制,话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话都是一个因 地,因地已种下种子,就等着接受果报了。好话有好报,恶话有恶报。所 以做话的主人时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话的仆人时,更应明了,因为这时,自己已经处于被动。
15、境能转心,心也能转境。眼里有沙三界窄,心中无私一床宽。
16、甲乙二人于交叉路口相撞。甲说:"我正直道直行,乙突然从斜边道岔出,是乙不对。"乙同样说:"我正直陪早态道直行,甲突然从斜边道岔出,是甲不对。"以自为正,以他为邪,世人大抵如此。
17、自由的呼吸,和畅的吐纳,如微风拂过鸟鸣,如翅膀剪过天 空。愿你的肉身和早晨一样康泰,愿你的心灵和早晨一样健朗。活着 是一门艺术,身体是她的舞台;人生是一门学问,心灵是她的承载。
18、如今大家从生到死一直忙个不停:幼年时为玩耍与游戏而忙;中年时为感情与工作而忙;晚年时为养老与治疗而忙。然而,最终除了满脸皱纹与精神空虚外,我们还能拥有什么呢?所谓人生的幸福与快乐是指什么呢?我们忙的意义又在何处?
19、禅为何意,仍旧如人饮水,冷暖尚须自察。
20、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分享、给予和付出的人,才睁凳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这样的幸福犹如香水,给予别人的时候自己手中也留有余香。
21、我们可以用语言结缘。常言道"口边就是缘",关怀、赞美和鼓励是 最好的话语。在别人有出色的表现时,给予真诚的赞美,如同锦上添花, 这会让对方欢喜;在别人失意时,给予适时的关怀和鼓励,如同雪中送 炭,能让对方重新振作。所谓"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 钺",一句好话有时真可以使人我快乐、天地清平!
22、做一个好人,当真是不容易:一个好人,在家里不仅要扮演仁孝的儿女角色,还要扮演慈祥的父母角色。
23、一者布施,二者爱语,三者利行,芦源四者同事。善男子,如是四行,趣菩提路,利生根本,一切菩萨皆应修学。《心地观经》卷七,功德庄严品
24、尽管无法背弃的宿命,会演绎出无法预料的结局。我们无法用平凡来与之抗争,任凭故事浮沉几度,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从浪涛中,平静地走出来。(白落梅)
25、心如明镜。虽然外在景物不断转变,但镜面却不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若心随境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26、每个人都要时时刻刻懂得修正自己的身心,使得心灵得一方净土。那 么如水一样的宁静,清风一样来去自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禅之境界,那 也就是无烦恼、证菩提的清凉佛界。何乐而不为呢?
27、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世间万物自有其价值所在,没有大小,轻重之分。
28、常保自我警惕的心,懂得如何做对的事,人生就不会后悔。
29、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一切为心造,无心自解脱。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30、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不相信自己,就会把自己给忽略、耽误。自信是人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做一颗明珠,而不是做粪土。
31、打开窗户,耳朵陶醉于鸟鸣的愉悦,目光被浓浓的绿色牵 引。我想高声表达内心的快乐,又怕惊破这喧嚣中的静谧。极目远 眺,一只鸟恰好穿过晨光,翅膀剪出优美的线条,仿佛颤动在天穹的 琴弦。早晨的风景美丽而新奇,不容错过,爱她、拥抱她,我们的人 生将更多彩。
32、外界的寂静与内心的空明,会使人减少心中的妄念。
33、其财施者,如寸灯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光照四天下。
34、能清楚、笃定内心方向,就不会计较。
35、禅宗中有一句格言,"万物唯心造"。也就是说,心外无一物。心外的世界不过是人心折射出的世界,每个人看见的风景无不是虚幻,过眼即逝。人心如果执著世间万物,就会有千种折磨,万般烦恼;人心如果随缘任运,人就会处处自由,时时潇洒。
3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37、风敲着玻璃窗,触及不到窗栏的紫色风铃,窗外,缠绕着落叶的气息,窗内,静坐如禅,默数从指间滑落的时光,谁曾与我一起收集了阳光的味道?喜欢冬眠的女人,将心灵的记事本也装进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个暖暖的画面做封面,遇见那些关于情感的花言蕊语,上演一场华美的邂逅。
38、譬如人在海洋依止于船,如是名身转起依于色;譬如船行海中依于人,如是色身转起依于名。人船相依行海中,如是名、色共相依。
39、修行不在大事上,而是反映在那些我们漫不经心表现出来的细节上, 同时也是我们利用外在的一举一动来传达我们内心的一种方式。土地不耕 种,则必定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 手投足也要存有一份善念。
40、一个人有能力改变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当看清真相时,或许已无能力改变事情。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41、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和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42、人人一善,点滴付出,可以让人人心地滋润到爱的甘露。
43、佛陀曾说"甜语第一善"、"恶语第一恶"。凡能伤害他人的恶言恶语,即使对仇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骂他的那些话,就如空谷的回声一样,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
44、无论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烦恼念,不增执着心,就是看破。人无恒常,事无恒久,顺境时处之安然,逆境时处之泰然。
45、恒秋:慈悲地观察生活,善待那些误解和冒犯,找到自己能够把握生命的方法,用一份坦然和坦率去投入,散去那些生活的浮华,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宿。
46、延参法师:谁都是岁月长河中的过客,那些来自内心的谦卑和平和,才是观察生活和为人处世的关键所在,人生中最大的障碍,来自于自己的固执和妥协,所以常听人说,人生如戏,能把人生活成一片田园,何苦活成一场追逐,让那些匆匆流年,有些故事还没有展开,就已然成为陌路。尊重生活,从善待生活开始。
47、青山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无忧,因风而皱。禅是解脱,不是缠缚。禅是看别人更客观,更理解,更善意。
48、看懂,看透,看破。世态人情,需看懂;名利浮沉,得看透;生老病死,要看破。世界不大不小,看遍了,也就看淡了。我们一生,都是租来的光阴,为生命打这一份工,认真、但不能太较真儿。很多事情简单不起来,只是因为太在乎。
49、生命中许多的错失,是因为我们不坚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欺骗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殊不知命运再好,都要经历风雨和黑暗;就算再糟,上天也会为你预留一片阳光,只要你用心找寻,就不会永远站在阴霾之下。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
50、我们的失败,有时和素质无关,而是在困境中缺少韧性,坚持成了我们最长的短板。但凡成功者,并非都是出类拔萃,而是他们相信勤能补拙,只要忍受了、挺住了,成功早晚会露出真相。如果你的心是喜悦的,那么,你做什么都是喜悦的,有时候决定我们心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51、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有些人相互读了一辈子也没有读懂,有些人只是在茫茫人海中偶遇,却笃定了一生。了解一个人就像买书,我们往往只注意华丽的封面,总是忽略了书的内容,只注重名人名言,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想读懂他人,要先读懂自己。
52、因此,当我们换了个心情时,会发现生活原来一直是如此的美好。换个好心情,我们就能收获生活更多的快乐!
53、命运因坚强而美丽。武则天当皇帝后的一年冬天,在上苑饮酒赏雪,酒后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写罢,让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第二天,除了牡丹外,果然是百花齐放。武则天见牡丹未开,大怒之下,一把火将所有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别处牡丹连根拔出,贬至洛阳邙山。遭此生命重创,牡丹依然执着地追求那份高贵的尊严,以顽强和坚韧在偏僻凄凉之地盛开了一片惊世的风景,大紫大贵的喜气溢满天地。
54、周围的田野像不尽的花园,圈起来的田地一般都是四十英尺见方,就像许许多多的花床。
55、没有道理胡思乱想猜疑的人,很容易失去信心,也不会有正知。失去信心就会失去成功的希望,所以怀疑是六根本烦恼之一。
56、我们时常抱怨:为什么总有人欺负我,和我作对,害我每天很是烦恼?其实全世界都找不出来一个可以让你烦恼的人,害你烦恼的正是你自己,心态平和的人历经沧海桑田也能安然度过,而心态敏感的人既便遭遇一点点风声都会千疮百孔,所以,如果太在意自己的得与失,痛苦反而来得越重。试着放下那个"我"吧!
57、修学佛法从发愿开始、从惭愧忏悔开始。有一颗惭愧的心,就能够激励自己向上;有一颗忏悔的心,便可以不断更新自我。
58、所有人都需要爱,所有人也都需要给予爱。在实现大彻大悟那一天清晨,佛陀认识到,就是所有的人都有去爱、去理解的能力。但我们似乎就是不信,仍然继续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59、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60、佛曰: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61、即便是再清澈的水,如果在杯中不停地摇晃,它会变得浑浊;即便是再浑浊的水,如果将它静静地放着,也会变得清澈。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给它时间去沉淀、去净化,而总是妄想丛生、纠葛不断,那么它就会如摇晃的水一样浑浊。让你的心静下来,清明、澄澈。
62、花开、花谢,生死、死生,人的真实生命在哪里?
63、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
64、律者入戒威仪深经善义,遮受一切不净之物及不净因缘,亦遮四重,十三僧残,二不定法,三十舍堕,九十一堕,四悔过法,众多学法。
65、真理的言语是指引我们走向永恒幸福这一最后目标的工具,因此佛陀的神圣语言、神圣经典被称为"圣道迹"。
66、佛经中提到心有八万四千个,总结起来有善、恶、无记三种。所以,心又可分为佛心、罪恶的心两种,简言之就是善与恶、真与妄。
67、心中黑暗的人,他的世界不会有光明;内心丑恶的人,他的世界不会有善良;心思多疑者,他的世界不会有真诚;心里傲慢者,他的世界不会有尊崇。
68、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69、心无去来,即入涅 槃 。是知涅 槃 即是空心。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六祖佛语经典语录
1.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3.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4.佛法是不二之法
5.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6.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7.明与无明,凡夫见二
8.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9.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
10.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
11.来去相因,成中道义
12.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13.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14.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15.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16.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
17.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18.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19.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20.皮肉是色身,色身是宅舍
21.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22.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
23.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24.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25.直道不立文字
26.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27.诸佛出现,犹示涅榘。有来必去,理亦常然
28.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2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30.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2.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33.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34.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35.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6.不是风动,不是旖动,仁者心动
37.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38.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39.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40.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41.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42.佛向性中作,莫带姿向身外求
4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44.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45.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46.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47.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48.不见一法存无蠢陵绝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49.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50.住心观净,是病非禅
51.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52.自在神通,游戏三昧
53.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54.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5.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56.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57.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58.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59.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60.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61.心平何劳持戒?汪渣行直何用修禅?
62.定慧一体,不是二
63.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
64.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65.前罪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
六祖坛经经典语录
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2、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3、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5、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6、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须坐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内心非贤;日行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老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7、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9、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10、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11、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12、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共性无二,无二之性,既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3、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14、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15、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16、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17、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18、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19、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20、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21、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22、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23、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见,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
24、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25、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2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7、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28、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29、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30、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31、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32、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33、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34、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35、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6、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37、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38、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9、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40、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
六祖慧能经典语录
1、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2、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3、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4、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6、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7、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8、不思善,不思恶,此刻那个是你本来面目。
9、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10、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1、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12、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13、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惯;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14、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无顿渐。
1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6、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17、心肠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18、无二之性,即是佛性。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法,不离自性。
19、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20、惠能没手法,一直百思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1、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面,悟人在处一般。
22、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能。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能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能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23、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能,护短心内非贤。
24、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25、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26、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27、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28、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29、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幷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
30、无情无佛种。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31、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若能自有真。
32、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欲拟化他人。
33、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34、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若言下相应。
35、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
36、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37、解脱知见香,自心即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善知识!此香各自内熏,莫向外觅。
38、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作业。
39、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40、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41、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42、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无比。
43、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44、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
45、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没意智。
46、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47、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48、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49、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50、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5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52、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53、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54、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55、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56、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57、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58、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荆听吾偈曰。
59、菩提性宛然。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60、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能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61、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62、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63、自性具三身,发现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
64、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65、我师所说,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66、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67、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68、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
69、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70、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
71、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72、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误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
73、善知识!智能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六祖坛经经典语句
六祖坛经经典语句
1、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2、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3、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4、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5、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7、圣道幽通,言诠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见闻之所不及。即文字语言,徒劳设施也。
8、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9、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10、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11、自见本性清静,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12、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13、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4、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15、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16、见自性清静,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17、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元是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18、心起不净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19、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2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21、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22、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23、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疑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4、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25、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26、愚者问于智者,智者与愚人说法。愚者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27、迷途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28、何为坐禅?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29、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30、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31、自性无非、无乱、无痴、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32、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33、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3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35、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36、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7、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38、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
39、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40、何为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佛语名言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佛语名言名句、佛语名言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