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名言篇
1、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脱离那种代代相传地决定着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信仰总体。——余秋雨《新文化苦旅》
2、中国文字来表述,比较合适的是两个词:陈酽、暖润。——余秋雨《极端之美》
3、吾国幅员辽阔,种族复杂,而能转为一大国家者,即文字为工具也。——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4、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技术教育,也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审美教育,它是整体生活文化的一个总反应。我们能够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释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能够维持多么丰富、深厚以及有创意的语文教育。——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5、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公众事物。——大卫·休谟
6、拿北京话当普通话,它可不是各地方言的拼凑,也不是投票选举的结果,皇帝在哪儿,哪儿就是普通话。——李零《花间一壶酒》
7、我之所以中文说的不错,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叶冲《秋蝉》
8、中华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复兴中华文化,也就是寻找和优化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余秋雨《君子之道》
9、为什么中华文明的历史与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相比会有上述诸多不同?在这本小册子中,我将对帝制中国的以上七个政治特征作出一个统一的解释。——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0、文化解释乃是解释的解释,是追究各种解释背后的立场和态度,而不是取代别种解释;是质问例如为什么关于某次政治运动或权力斗争的某派解释能够最终获得”文化”的待遇,从而名正言顺地表述为法律的规定、概念或原理。——冯象《木腿正义》
11、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伽达默尔
12、我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中提出,汉语思想的现代承负是从中国问题出发理解西方思想,再回头理解中国的思想。——刘小枫《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13、要通过历史文化以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为中华民族,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序》
14、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可以互相了解,这就需要对各种文化给予不带偏见的完整说法。——王小波
15、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余秋雨《北大授课》
16、真正的传统是已经积淀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中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17、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学在众人百姓之中。——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18、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共同目的。——伯特兰·罗素《西方的智慧》
19、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其实是我们个人对文字意义诠释的差别。——尼基·斯坦顿《沟通圣经》
20、中国的文脉,其实在大地。读懂中国文化,该从脚下的路开始。——余秋雨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熟语篇
1、语须通俗方达远
2、广东人说北京话——南腔北调
3、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
4、五百年是一家——根深蒂固
5、民者,国之根也
6、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7、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8、朝廷说话——金口玉言
9、讲义两行得中郎
10、什么人说什么话
11、合起来讲五句话——三言两语
12、五句话分两次讲——三言两语
13、谚语是一人总结的百人的心
14、读哪家书,解哪家字
15、五千年一卷书——刚劲有力
16、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17、五经六经——各熟一经
18、百家姓里的老四——说的是理
19、法者,民之父母也
20、半部《论语》治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