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的文案

关于自己的文案-白话文篇

1、“为什么会那么喜欢暗恋的文案?”“因为像极了自己的故事啊。”。——栖十三《栖爷原创》

2、我写文字一直都是给自己看,最幸运的是,刚好你也喜欢。——刘同

3、有时会被自己煞费苦心地组织语言加工成为或许你会爱听的句子而感动到。——走饭

4、人只要是坐下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其实都在“谈自己”。——陈丹青《退步集》

5、文字,应当是你看世界的动力、省自身的桥梁。是爱,是欢喜,是记录你所在意的生活,是关注看似不起眼的微末。然后,从中发现自己。——叶萱《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

6、原先我写作的理由,是为了能得到心中所爱之人的理解和回应。我用心去写的,多是那些深情的与爱有关的文字,那文字是心在敞开,是心在期望;那文字是爱在发芽,是爱在成长。——梦情《我的青春与你擦肩而过》

7、简而言之,像许多学术和商务文件一样,这些信如果以举例、引用或秩事形式加以佐证会更好。在写作用语上,不要只说“是什么”,还要说“为什么”。提及“为什么”既为写作提供了支撑,又暗示了作者的写作原由。——布兰登·罗伊尔《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8、她痴迷文字,是因为在字里,可以抓住许多柔软的片段,看见真实的自我。——白落梅《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9、因为我感觉得到,16岁的自己正坐在桌边,托腮看着新鲜出炉的每一个字,时不时伸出食指戳着屏幕说:这里写得不好,重写;这里你撒谎了,重写;这里……这里就不要写了吧,咱们自己知道就好。——八月长安《漫长的道别》

10、所谓写作,事实上脱不了一个“酿”字,心中有所感、有所动的题材,不要急着就伏案,急不得;将材料放在脑子里慢慢用时间和思想去酝酿它,自己反反复复的在心中将文章编织,等到时机成熟了,不写都不成,这就是一般人所谓的灵感来了,出来必然不会太坏。——三毛《谈心》

11、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季羡林《季羡林文集》

12、文字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尽管你与作者不曾有交集,却觉得和她很熟,而且居然会经常想念这个人。——嘉倩《三毛不在撒哈拉》

13、当你想写某种形式的文字,好比长、短篇小说或诗,就得多阅读那种形式的作品,看看那种形式是如何定调?第一句写了什么?作品如何结尾?——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

14、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比着光在脑中空想是大不同的。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深刻,对自己也印象深刻。——傅雷《傅雷家书》

15、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16、要做好自由撰稿人这一职业,关键就是要把你自己和那篇署有你名字的文章分离开来。你要远远地注视着你的文章,如同一个忽然晕眩的人注视着自己的身体趴在地面上。——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17、如何激发写作构想,亦即要写的东西呢?凡是在你眼前的,不论是什么,都是一个好的开始。然后走出去,到大街小巷,任何地方都可以去,把你知道的都告诉我。——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

18、情书写得美不美,得看落款的人是谁。——喵陈陈《狐狸叔叔》

19、对你的写作要有怜爱之心与决心,保有幽默感和极大的耐心,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正确的事。——娜妲莉·高柏《心灵写作》

20、坚持写小说,也无外乎不断地表现自我。因此要谈论写作,就不得不谈论自己。——村上春树《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关于自己的文案

关于自己的文案-古诗词篇

1、为情而造文。——刘勰

2、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

3、以素心期,托名手笔。——岳珂

4、写尽衷肠情素。——杨无咎《西江月其一》

5、文之妙者,一句包得数篇,则短亦非短;数篇只好一句,则长亦非长。——毛声山《第七才子书总论》

6、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陈善《扪虱新话》

7、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范晔《后汉书·孙楚传》

8、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王充《论衡·正说》

9、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魏书·祖莹传》

10、故以此句写之。——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11、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王士源《孟浩然集序》

12、续续说相思,不尽无穷意。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吕渭老《卜算子其三》

13、文由胸中生,心以文为表。——王充《论衡·超奇》

14、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苏轼《书朱象先画后》

15、不值输写处,焉知怀抱清。——韩愈《石鼎联句》

16、属余赋词。遂以此意赋之。二月初二夜。——汪莘

17、文之为文,必有出乎语言文字之外,而居乎行墨蹊径之先。——戴名世《答伍张两生书》

18、文之作也,必得之于心,而成之于言。——孙复《答张洞书》

19、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滹南遗老集》

20、自古词人是画师。——张舜民《题赵大年奉议小景》